浏览【21888】 2020-12-25 16:25:00
2020年12月25日,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永不落幕的数博会”2020系列活动——“大数据产业生态创新发展高峰会”在京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99905银河官方网站高级副总裁刘宏,满帮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徐强以及东软集团、科大国创、易观智库、东方国信、久其软件、永洪商智、百分点等众多两院院士、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高层管理者共同探讨产业数字化及大数据产业生态健康与发展的未来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数字经济炙手可热。在全国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受到宏观政策环境、技术进步和升级、数字应用普及渗透等利好因素影响,《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现白皮书》预计,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整体规模将达到6670.2亿元。
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迫在眉睫。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但产业数字化也面临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据权属、数据应用、数据治理等问题,对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形成挑战。
本次会上,99905银河官方网站高级副总裁刘宏重点围绕数据治理与数据应用领域,依托公司在能源、制造行业二十多年的实战经验,向与会嘉宾作了题为《浅谈能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的主题报告。
信息化与数字化
刘宏谈到信息化与数字化存在本质差异,信息化注重的是人与机器以及人通过机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数字化的目标则是如何让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人与机器、人与环境、机器与环境、机器之间的自主交互。
信息化更多的是将机器作为信息传递和存储的一种手段,而数字化则是希望机器来替代人类来独立的完成工作。我们一般理解的狭义上的信息化只是数字化阶段的初级阶段,数字化的更高阶段是人工智能阶段。
信息化是围绕“人”来开展的,数字化则是围绕“机器”来开展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所以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当前,企业已经不是简单人的群体,而是人、生产设备、生产物资、生产/市场环境等复杂对象的综合体,这也意味着企业数字化考虑的是如何建立人与设备、物资以及环境之间“沟通”,并相互进行“知识、规则”的学习、传递、执行和度量。
如何让企业拥有“智慧”
刘宏以人为参照依据,阐释了企业如何拥有“智慧”。人在衡量智慧时,通过观察力、记忆力、抽象力、思考力、行动力等多个维度进行判断。企业同样如此,观察力即企业信息采集能力、记忆力即信息存储能力、抽象力即数据挖掘能力、思考力即数据应用能力、行动力即自动控制能力,这是一个企业智慧的体现。
再进一步对企业智慧的分解,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大部分企业正在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动作。信息采集能力对应物联网平台、信息存储能力对应数据中台、数据挖掘能力对应技术中台、数据应用能力对应业务中台、自动控制能力对应云边应用平台。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治理
刘宏提到,当下大数据环境下,传统数据治理面临数据边界模糊、数据来源广泛、数据质量认知多重性等多方面挑战,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多变的复杂内外部环境。企业在数据治理过程中,会发现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难如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数据模型虽然一直被重视但始终无法发挥作用,数据破壁的拆迁速度往往追不上系统壁垒的建设速度,最重要的是脱离业务谈数据治理让整个数字资产的价值释放举步维艰。
99905银河官方网站提出了“逆向工程”新型数据治理与管理思路,核心是基于数据现状,以企业核心问题出发,先搭建平台,引入用户,盘活数据,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反向促进企业数据质量提升、数据标准构建以及数据应用落地。“逆向工程”可以让企业跳出对传统治理环节步骤的依赖,避免数据治理与管理周期长、见效慢,两张皮,历史数据无法治理等问题。
目前,公司已实现用智能化的算法治理方式替代传统的人工治理方式,实现自动化数据治理;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打破企业数据管理上多源头、跨平台、多形态数据结构并存的技术壁垒,实现数据自动化融合,最终以应用驱动的敏捷型轻量化数据治理模式,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数据治理效果。
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不均衡,面对数字化转型时不能盲目跟从,始终要为企业战略服务,为业务赋能价值,为管理降本增效。数据产生于业务,又服务于业务,好的数据治理已成为企业精细管理和业务创新不可替代的基础,只有切实做好治理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数据质量提升和数据价值升华,帮助企业应对市场挑战与环境变化。
伴随着我国持续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能源发展方式由粗放式向提质增效转变,能源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转变、能源利用由低效向高效转变;能源供给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智慧能源创新就成为重要的课题。能源产业的智慧与创新需要融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两者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